中国基金报记者 任子青
“泊通的投资理念是坚持基于深度价值研究的性价比投资,也就是在深度价值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多工具及两端布局的杠铃策略,追求组合在不同市场环境下的更优性价比。”泊通投资董事长、首席投资官卢洋如是说。
今年10月,泊通投资在第七届中国基金业英华奖评选中荣获中国私募基金50强,同时“泊通新价值1号基金”获得五年期宏观对冲策略最佳产品奖。
数学之美在于思想
策略研究更具性价比
卢洋于北京大学研究生毕业,本科和研究生都是数学专业,数学思维带给他的思考习惯影响着他的每一个决策。卢洋提到,“数学之美”是美在思想,更多体现在思考问题的方式上,对数学多年扎实的学习也是一个信仰建立的过程。
早在20多年前,受家庭因素的影响与熏陶,卢洋便对投资产生兴趣,同时一直在思考如何能将数学中的思想运用到炒股中。通过不断地学习与尝试,卢洋发现,投资正是数学应用非常好的场景之一。
研究生期间去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实习,毕业后卢洋便留下来,做一些技术的开发和模型的构建。但在他看来,在交易所工作感觉更像是裁判员。“我的个性还是更喜欢当运动员。”所以在2009年,卢洋离开交易所进入东海证券做自营部研究员,并在这里卢洋开始建立“好公司+好价格”投资底层逻辑,在那一轮市场行情中也深深体会到基本面关键时候可以救命。2011年底,卢洋到东兴证券任基金经理,负责资产管理部大集合投资,投资业绩十分优异。2014年牛市前期,卢洋成立了上海泊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对于“奔私”后的变化,卢洋坦言,在券商负责大集合投资时,更多是对历史的总结和归纳,并没有寻根问底、刨根溯源地去寻找规律,更多是靠直觉,还没有形成系统投资框架。现在的他在不断践行投资理念的同时,也会考虑客户的投资体验,通过努力降低波动以平滑净值曲线。
“都知道好公司好价格都很重要,但究竟会作何选择,其实就是信仰的问题。换句话说,要想清楚你到底是做价值投资还是做策略投资。”卢洋表示,2016年之后,市场上越来越多的人对价值进行深刻研究,价值本身被挖掘得非常充分,价值股的估值在不断提升。“因为我信仰性价比,所以我觉得在投资过程中钻牛角尖地去对比‘哪个公司的基本面更好’这件事情的性价比已经下降。就目前而言,我认为策略反倒比基本面更有性价比。”
打造多维共振投研团队
实现投资中动态再平衡
这位“80后”对投资颇有自己的见地,卢洋作为泊通投资的“把脉人”,带领泊通不断成长,规模实现了从0 到50亿的大跨越。
据了解,泊通的投研团队主要分为基本面团队与策略团队。在基本面团队中分为三个方向,即高股息、高科技以及大消费,另外策略团队主要分为宏观和量化。其中,量化团队负责低频的择时与投资者行为的跟踪。卢洋表示,未来希望将量化工程化,使策略越来越依赖机器学习,通过量化寻找投资的确定性,赚一部分认知以外的钱,作为泊通未来投资策略储备。
在卢洋看来,泊通投资的核心竞争力在于能力较为综合、风格较为均衡。卢洋坦言,投研团队覆盖面相对全面且十分融合,大家相互借力,实现多维共振,并形成一种生态。“我不太在意泊通一定要在某个维度上做到行业第一,而是希望能够在融合这一块做到行业第一。”
回顾过去的投资经历,卢洋表示,最大的感悟是认识到了自然规律的强大以及自己的渺小。“其实客观世界的规律要比我们人类自身的能力更强大,更重要的是我们要顺着规律去做事。”
首先,在价值研究这一块,卢洋更倾向通过深度价值研究寻找确定性。不好高骛远,而是倾向于研究未来长期ROE水平在15%—20%之间的一揽子好公司,并动态跟踪调整名单,持续观察它们长期哪些保持不变。
其次,卢洋认为“性价比”如何强调都不为过,并提出“基于深度价值研究的性价比投资”的投资理念,致力于构建风险收益非对称关系的高性价比投资组合。卢洋介绍道,性价比讲的是动态再平衡的过程,具体可以用三个维度来解释:第一是“好公司+好价格”,并不是公司好价格就会一直涨,再好的公司都应该有一个合理的定价,比如贵的时候卖一些,便宜的时候买一些,这就是一种再平衡;第二,在市场非理性时通过量化工具对冲部分仓位风险,这也是一种再平衡;第三,宏观事件的冲击也会对投资组合产生一些扰动,根据对冲成本选取相应的宏观工具去对冲风险。
在深度价值研究的基础上运用“杠铃策略”是追求产品在不同市场环境下的更优性价比。去年以来,泊通始终坚持“科技龙头+高股息”的杠铃策略。卢洋表示,杠铃结构两端的收益来源相关性较低:一个是高成长,一个是高分红;一个是高风险信号,一个是低风险信号,正好是相互错位的配置,并根据市场中期趋势预判对两类赛道标的进行超配或低配。
从过去5年的业绩归因结果看,泊通70%的超额收益来自于选股。卢洋表示,对于个股的筛选,主要通过“五维分析法”,即赛道分析、商业模式分析、ROIC效率指标分析、未来现金流分红折现能力分析、风险分析,由此来确定赛道及相关龙头标的。通过布局时代性的好赛道和护城河不断加宽的好公司,挖掘时代红利。“这五个维度在不同公司身上的权重是不同的,很难选出每个维度都是满分的公司,所以我们更希望选出能在一个维度做到极致的好公司。”他表示。
今年风险在高估值板块杀跌
依然看好大金融及科技板块
2020年,为泊通带来正收益的主要是科技板块,“在科技领域,我们不会赌那些不确定、看不懂的细分赛道,而是会更关注那些能够影响消费者心智的,或者是在2B领域中被验证的好公司。因为他们的存在感我们能感受得到,这样的公司我们经过研究、对比之后抓住了它的投资机会。”在谈及今年以来的遗憾时,卢洋指出确实部分新策略在实盘中应对不够完美使得对净值有一定拖累。
卢洋指出,泊通去年在投资过程中会用一些衍生品做对冲,泊通成立以来还未启动过事后风控程序,主要原因还是在于在建仓时把“好公司”和“好价格”几乎放到同等重要的位置,“好公司+好价格”本身自带防御性质。
卢洋坦言目前重仓的一些优质地产股表现并不太尽如人意,但对此并不遗憾。“虽然今年市场风格并不太有利于我们,但我还是信仰均值回归的自然规律。”
卢洋认为,目前A股估值分化较为极端,无论估值高低背后都有一定道理,这取决于不同的投资者倾向在哪一类方向中寻找机会。“可能我的视角有所不同,我觉得在认知差中寻找确定性的机会更能获取超额收益。”
对于2021年的投资机会,卢洋比较看好两大板块,一是数字化赋能及“科技+”应用场景,二是地产、保险顺周期逻辑,两大板块比例约为4:6。在这两端布局中,相对今年的表现,今年地产保险等顺周期会比科技板块表现更佳。“2021年投资机会也许看得没那么清楚,但风险点十分确定,即宏观大背景主要是稳货币但信用会收缩,由此高估值的股票压力会很大,会存在杀估值”。但卢洋并不太担心,清晰地认知风险一方面做好整体防御并提前考虑对冲工具,另一方面核心还是要在那些“好公司+好价格”的股票中去做选择。